針對秦嶺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未出臺和相關機制難落實的問題。陜西省恢復了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,完成了《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綱要》編制,相關地市積開展市級秦嶺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編制準備工作。陜西省制定印發了《陜西省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規劃編制工作方案》《關于建立秦嶺生態環境保護長效機制的意見》等文件,積推進秦嶺區域各市縣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機構建設。
➤ 針對秦嶺礦產資源違規審批、違法采礦采石和部分區域生態破壞嚴重等突出問題。陜西省嚴格落實秦嶺保護區主體功能區劃要求,各類保護區、秦嶺北麓范圍內不再新設礦業權。陜西省印發了《陜西省加強礦山地質環境恢復和綜合治理實施方案》《關于面停止各類保護區礦產資源勘查開采活動的通知》《陜西省綠色礦山建設工作方案》等文件,重新修訂了《陜西省土資源廳礦業權審批工作規則》,開展礦業權審批行為評估,提高礦產資源勘查開采門檻,秦嶺區域共核查新立采礦權136宗,清理存在審批程序不合法的2宗,審批要件不齊的8宗。
➤ 針對秦嶺區域采礦采石企業普遍規模小,開發利用水平低,生態破壞嚴重,且近年來采礦采石面積呈擴大趨勢的問題。陜西省印發了《2017年度省級部門“三保三治”行動計劃工作要點》,秦嶺區域采石礦山企業數量由2014年底的457家減少到168家,減少了63.2%,完成了“2017年底采石礦山數量較2014年減半”的任務。采礦點(不含采石)由818家減少到目前的728家,減少11%。陜西省還完成了《陜西省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規劃》和《秦嶺北麓開山采石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專項規劃》編制,市縣級礦山地質環境與治理規劃編制工作正在有序推進。
➤ 針對渭南、寶雞、安康、漢中市轄區企業違法開采、隨意傾倒廢石棄渣和采礦證過期繼續生產等問題。渭南市關閉了行政區內秦嶺北麓所有采石企業,對方山峪的廢石棄渣進行了清理。寶雞市眉縣對11個露天采石礦山的過期采礦許可證依法注銷,8個露天采石礦山停產重組。漢中市寧強縣劉家坪銅礦編制了《礦山坑涌廢水治理方案》,對廢水進行集中回收處置。安康市寧陜縣東陽石材廠對干化池、沉淀池四周進行了硬化、綠化處理,建成了生產廢水沉淀和回用系統,將廢水循環利用。
➤ 針對西安市鄠邑區和藍田縣土資源局違規向3家企業頒發采礦許可證的問題。鄠邑區和藍田縣分別注銷了3家企業的采礦許可證。鄠邑區栗峪建筑石料礦生態恢復工程已完成平緩坡地恢復,藍田縣大岔溝花崗巖礦已采取覆土、種植樹木等方式進行了生態恢復。
➤ 針對14個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區存在采礦采砂開墾等違法問題。其中,秦嶺區域涉及7個自然保護區,對排查中發現的問題均已基本整改到位。
此外,陜西省還通過開展“綠盾2017”專項行動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專項監管執法檢查等措施,嚴厲打擊秦嶺區域以及自然保護區內環境違法行為,有序開展生態環境恢復治理。
已有632人成功參與